您现在的位置:轮胎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> 热点分析 > 萨驰崛起:改变中国轮胎装备格局

萨驰崛起:改变中国轮胎装备格局

发布时间:2022-04-25 15:03作者:-1来源:未知 点击数: 【字体:

在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江苏昆山,有一个“萨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”。

这家轮胎装备制造企业,靠自主研发智能化半钢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机,书写了中国轮胎装备发展的辉煌历程。

萨驰智能昆山研发制造基地花园工厂

他们倾力打造的数字化智慧工厂,取得了行业性技术突破,改变了国内高端轮胎装备长期不能自给的局面,企业由此跃升为重要的轮胎装备制造及服务商。

创业者的初心,是对“高端设备”的追求

这家民营企业,脱胎于2009年成立的“萨驰机械工程(上海)有限公司”。

该公司创办之初,举行了一个发展战略研讨会。当时,张氏家族第三代企业家张英姿提出,要在轮胎机械行业赶超世界一流。

但与会者都认为这是“痴人说梦”,对此,有人惊讶,有人嘲讽。

关键时刻,张氏家族第二代企业家张赛龙,一直坚定地站在她的身后。

他在橡胶机械领域有多年的从业经历,在国内、国外都曾创办过橡胶机械设备企业,胸揣“产业报国”的情怀,浑身透出智慧和坚韧。

公司成立不久,萨驰创始人去韩国一家轮胎制造企业参观时,第一次看到全自动半钢胎一次法成型机。

图为萨驰制造基地一隅

其漂亮的外观,梦幻般的动作节拍,精准、高效、自动化的轮胎成型过程,令一行人惊羡不已。

当问及这么先进的设备在哪能买到时,得到的答复是:这种高端装备,技术保密,从来不卖。

后来才知道,这种先进的成型机,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企业能够制造。中国曾有数家橡机企业试图研发过,但均未取得成功。

作为轮胎生产的核心装备,一台成型机,由5万多个零件组成,集机械、电气、自动化控制、光学检测、超声裁切、传感技术等于一身,是一个智能化的机器人集群。

经过一遍遍的拆解研究,萨驰人发现,要研发成功这种设备,不能只关注设备本身,而是要实现轮胎制造工艺与成型设备的科学匹配。

萨驰核心高管团队

为此,他们成立了以多名优秀人才为骨干的研发团队,夜以继日,十易其稿,绘制的图纸不下十几万张,终于顺利完成了第一代成型机的设计工作。

历经4年多时间,投入5000多万元,萨驰自主研发、制造的智能化半钢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机,在苏州问世。

2015年8月,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出具鉴定意见,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。

鉴定委员会认为,该设备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,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,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

千百万次的攻关,终于填补了一个空白

创业之初,萨驰人省吃俭用,不惜投入巨资购买设备。

萨驰现有的加工机床及检测设备,主要来自德玛吉、森精机、尼古拉斯、达诺巴特、蔡司等国际一线品牌。

秉承德国式的严谨作风,大国工匠的情怀,萨驰力求将质量控制从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及安全、服务等每个环节,都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。

如果说成型机是轮胎生产装备的“皇冠”,那么,核心部件成型鼓,就是皇冠顶上的“明珠”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2015年3月,由董事长张英姿为组长的攻关小组,誓师出征了。

时间记录着攻坚战的每一个重要时刻:当年12月,首台成型鼓加工、组装、功能性测试完毕;第二年5月,结构优化设计,核心零部件品质提升;9月,疲劳测试高于行业标准;2017年12月,结构完全定型。

这是一次鼓足勇气的攻坚。他们耗资3000万元,建设恒温无尘加工车间、理化试验室及无尘装配测试车间。

为提高成型鼓易损件使用寿命,利用反包弹力装置连续测试了5年,前后运行300多万次,测试了166批次的弹力装置样品。同时,反包杆、反包胶囊的疲劳测试,夜以继日在实验室里运行。

萨驰智能化半钢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机

千百万次的试验,只为取得更高的国际领先成果。经过不懈努力,萨驰成型鼓的使用寿命,比之前提高了整整10倍,现已服务于众多国内外客户。

之后,为了让设备进一步实现智能化,萨驰决定给成型机装上智慧的“眼睛”,让成型机“耳聪目明”,实时看清生产现场实况。

在艰难中度过上百个日日夜夜,他们不断提高取样精度及响应速度,并根据不同材料的形态,反复测试图像滤波、传感器、三维计算。

2017年3月18日,经过萨驰研发人员与合作伙伴的不懈努力,视觉检测系统成功下线。
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“打擂台”式营销,萨驰半钢一次法成型机顺利进入中国轮胎业排名第一的中策橡胶,并创造了“萨驰速度”,仅9天就完成安装、调试、投用的全过程。

如今,在佳通、耐克森、双星、森麒麟、双钱、华盛、通用等知名轮胎企业,都可以看到萨驰智能成型设备的身影。

在董事长张英姿和战略委员会主席张赛龙的带领下,萨驰一次次向新的高峰进发,为中国轮胎装备制造业实现重大突破做出了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