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轮胎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> 贸易摩擦预警 > 预警信息 > 美国国会发布《美国出口管制与中国:先进半导体》报告

美国国会发布《美国出口管制与中国:先进半导体》报告

发布时间:2025-09-25 14:25作者:-1来源:tbtguide 点击数: 【字体:

2025年8月,美国国会研究处(CRS)发布了一份题为《美国出口管制与中国:先进半导体》的研究报告,对过去七年多来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管制路径、政策逻辑及其内在矛盾展开了系统梳理。这份报告一开篇便强调,半导体不仅是现代工业体系和国家安全体系的底层支撑,更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。由此,美国与中国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弈,被视为攸关未来经济竞争力与地缘政治主导权的关键战场。
 
报告指出,美国强化对华半导体管制的深层动因,主要来自两方面的担忧。其一,中国自2014年起推动大规模产业政策,力求到2030年实现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,构建完整的本土产业链。其二,中国的“军民融合”战略,使半导体与人工智能的民用进展能够迅速转化为军事应用。这一趋势被美国视作潜在安全威胁。因此,美国出口管制的首要目标,并非彻底阻断,而是延缓中国在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形成,从而维持自身的领先地位。
 
在管制措施的演变上,报告对三届政府的做法做了分阶段剖析。第一届特朗普政府以“行为者”为核心,最具代表性的举措是将华为列入“实体清单”,并在2020年扩展“外国直接产品规则”(FDPR),使凡是依赖美国技术或设备制造的华为芯片均受到约束。拜登政府则在此基础上,强化了“技术”和“国家”双重维度的管制,不仅涵盖先进逻辑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,还推动与日本、荷兰等盟友的协调行动。
 
拜登团队还提出过“AI扩散规则”,试图设立全球性许可框架,但最终未能实施。进入第二届特朗普政府后,政策表现出“收紧”与“放松”的并行:一方面扩大了对中国企业的限制,另一方面又在2025年批准英伟达H20和超微MI308两款GPU对华出口,但附加条件是政府直接抽取15%的收益。这一做法立即引发国会层面的质疑,被认为可能与宪法禁止出口税的原则相冲突。
 
报告同时揭示了管制体系中的多重漏洞与博弈空间。中国企业往往通过业务架构调整来规避清单限制,例如中国通信巨头剥离某业务,从而重新获得美国技术供应。美国芯片企业则通过“参数降档”,推出性能低于管制红线但仍能满足AI训练需求的产品,典型案例便是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的“特供版”GPU。此外,BIS的政策制定周期较长,往往为中国企业留出了囤货窗口。中国方面也逐步建立起反制措施,包括对镓、锗等关键原料实施出口限制,以及利用反垄断审查等监管手段施压美国企业。
 
在政策前景部分,CRS点出了国会面临的核心分歧:一派主张放松管制,以维护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,并增加中国对美方技术的依赖;另一派则坚持收紧,认为过度开放只会加速中国在芯片短板上的补课进程。尤其是对于行政部门允许出口并抽取收益的做法,国会可能会进一步审查其法律依据,评估是否触及宪法或相关法律关于禁止额外收费的条款。可以预见,后续国会可能推动新的立法,以强化出口许可制度的透明度与问责机制。